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近5年興起的一種網絡應用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云服務商可以共享的互聯網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并按需提供給企業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狹義云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目前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云計算服務通常提供通用的通過瀏覽器訪問的在線商業應用,軟件和數據可存儲在數據中心。
云計算特點
1.集成計算資源提高設備計算能力
云計算把大量計算資源集中到一個公共資源池中,通過多主租用的方式共享計算資源。雖然單個用戶在云計算平臺獲得服務水平受到網絡帶寬等各因素影響,未必獲得優于本地主機所提供的服務,但是從整個社會資源的角度而言,整體的資源調控降低了部分地區峰值荷載,提高了部分荒廢的主機的運行率,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
2.分布式數據中心保證系統容災能力
分布式數據中心可將云端的用戶信息備份到地理上相互隔離的數據庫主機中,甚至用戶自己也無法判斷信息的確切備份地點。該特點不僅僅提供了數據恢復的依據,也使得網絡病毒和網絡黑客的攻擊失去目的性而變成徒勞,大大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容災能力。
3.軟硬件相互隔離減少設備依賴性
虛擬化層將云平臺上方的應用軟件和下方的基礎設備隔離開來。技術設備的維護者無法看到設備中運行的具體應用。同時對軟件層的用戶而言基礎設備層是透明的,用戶只能看到虛擬化層中虛擬出來的各類設備。這種架構減少了設備依賴性,也為動態的資源配置提供可能。
4.平臺模塊化設計體現高可擴展性
目前,主流的云計算平臺均根據SPI架構在各層集成功能各異的軟硬件設備和中間件軟件。大量中間件軟件和設備提供針對該平臺的通用接口,允許用戶添加本層的擴展設備。部分云與云之間提供對應接口,允許用戶在不同云之間進行數據遷移。類似功能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了用戶需求,集成了計算資源,是未來云計算的發展方向之一。
5.虛擬資源池為用戶提供彈性服務
云平臺管理軟件將整合的計算資源根據應用訪問的具體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包括增大或減少資源的要求。因此,云計算對于在非恒定需求的應用,如對需求波動很大、階段性需求等,具有非常好的應用效果。在云計算環境中,既可以對規律性需求通過事先預測事先分配,也可根據事先設定的規則進行實時分臺調整。彈性的云服務可幫助用戶在任意時間得到滿足需求的計算資源。
6.按需付費降低使用成本
作為云計算的代表按需提供服務按需付費是目前各類云計算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用戶而言,云計算不但省去了基礎設備的購置運維費用,而且能根據企業成長的需要不斷擴展訂購服務,不斷更換更加適合的服務,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
提供最全面的IDC資訊:
提供服務器托管租用方案;
業務代表:億恩柯南
QQ:965171276
電話:0371-63322201
文章摘自:IDC評述。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中國五強!虛擬主機域名注冊頂級提供商!15年品質保障!--億恩科技[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