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理性發展云計算 |
發布時間: 2012/7/28 9:18:48 |
有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將超過15%。作為代表未來計算模式的云計算,目前受到政府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一些地方政府將云計算列入“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一些企業大規模興建云計算數據中心,一些客戶開始考慮將應用移植到“云”上。但面對云計算熱潮,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性。 首先,需要重視安全問題。當越來越多的關鍵應用移植到“云”上,當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計算資源在“云”上實現共享,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后果不堪設想。最近云安全聯盟對29家企業、技術供應商和咨詢公司進行了一系列關于云計算安全的調查,列出了云計算的“7宗罪”,包括數據丟失/泄漏、共享技術漏洞、供應商可靠性不易評估、身份認證機制薄弱、不安全的應用程序接口、沒有正確運用云計算、未知的風險等。這些問題需要產業、運營服務商以及客戶高度重視,從技術防護、運營管理、法規保障等層面予以更多投入,建立可信賴的云計算環境。 其次,不要盲目投入公有云運營。目前許多地方、行業希望在云計算熱潮中搶占先機,紛紛投資興建公有云項目和應用,一些項目的規模甚至達到亞洲最大或者全球排名靠前。但在全球范圍內,除了亞馬遜、谷歌等少數全球性公司通過運營公有云取得收益外,大部分公有云運營商并沒有賺錢,包括IBM、甲骨文等在內的全球IT巨頭也只是在最近才開始小范圍和小規模嘗試提供公有云服務。從私有云邁向公有云,其中最大的挑戰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問題,如果沒有找到可持續運營的商業模式,那些希望憑借公有云獲利的企業應當量力而行。 最后,要推動云生態鏈建設。目前許多地方推動云計算發展,多半采用過去傳統產業發展的思路。而云計算作為共享式的計算模式,需要全新的共享思路,需要匯聚產業資源需要,需要建立新的產業生態系統。否則,發展云計算,很難取得根本性突破。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