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丕恕和他的“云計算” |
發布時間: 2012/7/30 17:20:25 |
1月11日,在2010CCTV經濟年度人物論壇北京站的現場,主持人請四位候選人寫下自己最難忘的一天,中國服務器研發第一人、技術專家出身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在題板寫上了“2010年7月28日”。
“這一天,我們研發的高端容錯服務器測試成功,這是讓我百感交集的一個時刻。”孫丕恕的語氣有些激動。 從研發中國第一臺服務器起,孫丕恕和他領導的浪潮就立志要改變中國信息化依賴國外服務器裝備的局面。隨著“云時代”的到來,由于在高端服務器領域的缺失,中國服務器產業再一次面臨出局,但孫丕恕和浪潮一直沒有放棄,“做中國人自己的高端服務器,現在,20年來的心愿終于實現。” “我們是云計算國內最中堅的力量” 孫丕恕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講述著“云計算”和浪潮的愿景。 “就拿‘云計算’來說吧,‘云’其實就是計算機群,它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是一個虛擬的、大的計算中心。” 他舉例對記者說,一個中小規模的企業,為了滿足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必須要投資建立一個大型機房來放置服務器,但有了“云計算”以后,沒有機房也不要緊,企業不必去關心存儲和計算到底在哪朵“云”上進行,他們只需要花很少的錢就能“租”到計算能力,就像現在人們租用電腦和帶寬一樣,這樣就節省了一大筆為運行高端軟件去購買昂貴硬件設備的資金。 “簡而言之,進入云計算時代以后,計算能力也可以像煤氣、水電一樣作為商品進行流通,而且取用方便、費用低廉,其意義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孫丕恕說。 我國之所以重視新興產業的發展,還在于“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等可為我國經濟帶來驚人的增長空間。 賽迪顧問的研究報告稱,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至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市場。 “云計算”的到來,使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應用市場,擁有全球最大、覆蓋率最高的網絡基礎設施,如能抓住機遇,取得這個“大計算”時代的全球話語權,將會實現中國IT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如果實現“三網融合”,僅在固定寬帶網絡上所承載的媒體與娛樂業務收入,就將超過移動通信所承載的部分,可以促進我國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通過幾年內加大三網融合的建設,最終將形成600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 但制約“云計算”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國在高端服務器領域的缺失,高端領域還是外國品牌把控。 “現在金融電信行業里面很多高端服務器都利用國外的服務器,從經濟安全來講,存在很大的風險,國外可以遠程來遙控你、維護你,對我們整個國民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孫丕恕擔憂地說。 然而,歷史性的突破發生在2010年7月28日這一天,浪潮研發的高端容錯服務器測試成功。隨后,緊接著的2010年8月15日,浪潮承擔的“十一五”信息領域優先主題項目、國家“863”重大專項“高端容錯服務器”樣機研發成功并在中國建設銀行(4.91,-0.01,-0.20%)測試上線。 2010年7月28日這一天,是孫丕恕最為激動的一天。他感慨萬分:“這一天特別高興,我們自己把整個系統調試成功了,可以交付給用戶,提供服務了,趕上了云計算這么好的時代,為云計算打下更好的基礎,所以我們成為在云計算里面國內的一個最中堅的力量。” “從1993年一路走來, 我們現在追上了” 這一天,圓了孫丕恕20年來的夢。他回憶道:“我們在1992年研發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時,就在憧憬著我們有朝一日,能夠做出中國的高端容錯服務器。” 1993年,浪潮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改變了中國信息化建設完全依賴國外服務器裝備的局面,也開創了中國服務器產業。經過十幾年來的發展,中國服務器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中低端服務器市場已經擁有了半壁江山。 但是在高端領域還是外國品牌把控,孫丕恕說:“我們一直沒有放棄我們的目標,做中國的高端服務器,中國信息系統安全要掌控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構建創新型國家、推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為中國實現高端服務器產業目標創造了機遇,一直追夢的孫丕恕敏銳地發現和抓住了這個機遇。 在國家推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背景下,2007年國家在浪潮建立了《高效能服務器與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家“十一五”中長期發展規劃信息領域優先主題中提出了高端容錯計算機研發目標,這一切為孫丕恕和浪潮實現夢想帶來了重大機遇。 “2008年在國家的認可和支持下,我們承擔了‘863’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研發項目,開始了高端容錯計算機的研發征程,歷經兩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實現了預期的目標。”孫丕恕回憶說。 高端容錯計算機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我們擁有了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統核心裝備,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了中國服務器產業向產業鏈上游的有效突破,為產業構建持續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在這個項目的研發中,我們實現了高端服務器操作系統、核心芯片等方面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在計算機硬件研發能力上,達到了芯片級的研發能力,實現了向產業鏈上游的突破。”孫丕恕自我評述,“這一能力的形成得益于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平臺的建設,也得益于我們在金融危機中抓住機遇,收購了德國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構筑了與世界同步水平的集成電路研發平臺。” “我們感到高興,從我們1993年做服務器的產品,一路走來,我們現在追上了,達到了他們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甚至有些指標還超過他們。”孫丕恕感慨萬分。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