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虛擬化構建私有云平臺 |
發布時間: 2012/7/31 13:48:50 |
云計算正憑借其無可比擬的優勢--通過網絡實時訂購或者按使用量付費(pay-per-use)的服務模式,正在走下云端步入企業管理的實際應用層面。在云計算的基礎概念上,經常提到公有云和私有云。以通俗的話來講公有云就是為了大家服務,而不是某一個企業服務,例如提供天氣預報、地圖、郵件等等這些云服務;而私有云恰恰相反,私有云只是為了某企業來提供服務,如亞馬遜的EC2(彈性計算云)。這些服務允許用戶租借虛擬計算機進行開發或者運行自己的應用程序,按小時付費。 云計算通過軟硬件平臺為用戶提供服務,可以根據需要提供虛擬基礎設施,將計算資源高效地匯聚為資源池,對其實施自動管理和調度,并以服務提交的方式對外提供服務。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運營商位用戶提供了云計算所需的軟件和服務,而且軟件也可以以服務的方式提供,云計算平臺提供的服務包括三類服務:軟件基礎實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 在典型的數據中心中,當服務器被指定給特有的應用,服務器的利用率很低,總服務器容量和成本的浪費可高達45%,這正是虛擬化和云計算產生的原因。由于對應用的需求不斷增長,服務器的容量顯得力不從心,虛擬化和云計算都是通過創建資源池來解決這一問題。從技術層面上來講,云計算是虛擬化概念的擴展,虛擬化是云計算三大類服務的基礎。目前部分企業已經在一些數據中心中有所應用 IDC研究報告認為,虛擬私有云業務在未來三年將會獲得顯著增長。在對355位中國IT高管和首席信息官的訪問中,IDC發現近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傾向于在內部數據中心的基礎上建設私有云計算平臺。 私有云不使用傳統的數據中心,而是使用高度虛擬化的計算、存儲和網絡功能組合,以優化IT性能和利用率,同時向企業提供改善效率和靈活性的服務。私有云借助實施了自動化的自助服務資源配置和成本分攤功能的管理軟件框架,把虛擬服務器管理與有時物理服務器管理結合起來。和公有云相比,私有云在高可用性、現有IT資源的利用、對現有IT流程的影響、對現有IT資源的兼容性、服務質量和數據安全上都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前期IT投入、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技術成熟性上不如公有云。 現在私有云計算系統獲得了Amazon、Google以及Salesforce等Web 2.0公司的青睞,當然微軟公司也不例外,今年11月早些時候,微軟發布了Hyper-V Cloud,該云計算解決方案主要面向那些希望擁有自己的私有云的用戶,這個解決方案為硬件廠商提供了指南,同時也提供了部署私有云的軟件套件。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