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數據中心:構建云計算的基礎 |
發布時間: 2012/8/1 9:26:54 |
11月29日消息 在云計算話題紛紛擾擾的今天,我們始終不敢確定,所有的這些報道和關注能給最終用戶的部署帶來多大幫助——他們該如何進行云計算進程,應當如何選擇云計算供應商,甚至如果改造數據中心,都還是他們首要的問題。
而如果能夠了解到最終用戶的云計算需求,并且確定云計算路線圖發展的話,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的供應商就可以參與到云計算中進行交付,給以建議。對于終端用戶來說,他們使用數據中心,想要部署云計算的時候,就可以純粹地找一些相關的最佳行業部署、最佳實踐有哪些,并且能夠得到同行的一些指導,從而更輕松地部署云計算。 這一想法日前得到了英特爾的支持,該公司日前發布了其2015年云愿景,包括了三個關鍵的元素:一個“互通”的云,能夠允許企業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共享數據;一個“自動化”的云計算網絡,能自動地幫助不同的應用和資源安全運行,從而顯著提高數據中心的能耗表現;一個PC 和設備感知的“客戶端自適應”的云,能自動決定哪種應用、命令和處理應該在云上,抑或是在您的筆記本、智能手機以及其余設備上進行,從而能充分利用某個用戶和設備的獨特性能以全面優化在線體驗。 正是基于這一愿景和對用戶云計算需求的分析,英特爾與眾多行業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開放數據中心聯盟,并希望通過這一聯盟為云計算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實踐環境。 而在實現這一美好愿景的過程中,開放式數據中心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主任馮方回以及寶德品牌總監兼北區營銷總監吳建波在參與比特網(Chinabyte)《直話IT》欄目中都認為,開放式的架構將會在云計算實現過程中非常重要。 就此話題,筆者采訪了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中國總監張彤博士,他介紹說,英特爾對于云計算的理解不同于服務供應商以及服務器廠商,目前英特爾會從三個方面開展云計算的嘗試: 數據中心優化,為世界上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優化技術;基于開放標準的數據中心:基于開放標準,構建未來的系統架構,打造可擴展性最好、最高效的云數據中心;英特爾Cloud Builder軟件計劃,通過開發者項目,最佳實踐和研究工作,促進云計算開發和部署。 在數據中心優化方面,主要通過優化平臺和技術,比如優化芯片、規模化的軟件、優化系統(如何提升服務器密度使得1U中能夠放入兩個服務器等)、數據中心優化(是否能夠做到不需要空調的數據中心),具體到虛擬化技術,DCM節點管理器)的開發,使得占據數據中心成本75%的IT設施成本做到效率更高。 張彤博士舉例說,經過優化Facebook的吞吐量提升62%,百度功率密度提升40%,阿里巴巴的圖像處理能力提升6倍。 而基于開放標準的數據中心,則是用過通用服務器節點控制硬件平臺,使用新一代網絡技術,進行統一的數據中心管理,使用固態存儲技術提升帶寬等實現未來的數據中心,英特爾預計2015年云建設和部署將會達到一個高潮,而此項標準則更有可能在2015年之前達成一致。 云計算將會是一個“共享”資源的最好體現方式,如何能保證這種共享能夠實現、能夠安全、能夠易于管理,開放式的數據中心將會是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