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即將到來的“云巨頭”壟斷 |
發布時間: 2012/8/1 15:39:17 |
隨著云計算越來越成功,我們勢必會面臨幾個云巨頭,而依賴它們的IT部門將備受困擾。
設想一下五年后的場景:美國參議院召開會議,討論三大云計算提供商最近集體漲價的問題。廣大的公司企業竭力反對,因為云計算服務的訂購價格直接與它們的IT開支綁在一起,因而與其利潤綁在一起。另外,我們又變得極其依賴這些大型云計算提供商,以至于改用其他云或改用內部數據中心根本不切實際。換句話說,我們將陷入事實性壟斷:在這種壟斷環境下,個別幾家提供商牢牢控制著公共云市場。我們都聽說過"石油巨頭"和"煙草巨頭"。那么,會不會出現"云巨頭"呢? 能源和食品等大宗商品市場之前出現過這種局面,IT技術方面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局面。鑒于云作為一種有效而廉價的計算方式正大行其道,云壟斷局面幾乎肯定遲早會出現。 其背后的道理很清楚。云計算提供商需要許多入網點(本地數據中心)來提供大多數企業需要、政府要求的那種可靠性、法規遵從和性能。支持這一切的基礎架構方面的最終開支將很可能超過10億美元。 為了成功滿足需要,云提供商不得不整合資產,不斷進行合并,直到它們在規模和收入上能夠與通用汽車、英國石油、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Acher Daniels Midland)、孟山都、杜邦、AT&T、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蘋果和微軟等巨頭比肩。在許多情況下,現有的大型技術提供商及/或云提供商會合并,或者一批云提供商完全為了生存而合并為一家--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市場對基礎架構提出的要求。 與以往出現的其他任何事實性壟斷一樣,這種場景存在的問題是,太大的控制權落在少數人手上。因而,企業用戶在服務選擇和成本方面陷入了被動。 當然,我們可以要求政府調查了解這些問題,但是正如我們之前多次看到的那樣,盡管我們選出來的代表多次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斥責某家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但通常沒有任何實質性效果。相反,我們只好寄希望市場最終能夠撥亂反正。實際上,美國企業界(尤其是硅谷)通常不鼓勵政府干預市場活動,除非出現了災難,就像之前的安然事件和最近的銀行丑聞那樣。市場幾乎總是起支配作用。 有些人將可能出現"云巨頭"的這種隱患視作不遷移到云的一個合理借口,但那不再是個辦法。這就好比由于擔心提供商變得過于龐大、提供糟糕服務而不使用手機或互聯網。情況很可能就是那樣,但是云技術的價值壓倒了對付這類大公司的麻煩。只要隨便逮個iPhone用戶問一下就知道了。 毫無疑問,云是出路所在,但是我們無法回避壟斷這個亙古以來的商業問題。隨著云計算不斷發展,我們變得同時依賴技術和提供商,為了讓IT給企業帶來極高的效率,就要犧牲一點自由。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