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涉云 最大挑戰來自業務層面的下決心 |
發布時間: 2012/8/6 11:29:15 |
IT技術服務于金融業,安全問題總是備受矚目。當云潮來襲,金融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在一次媒體專訪活動中,IBM開發中心CTO兼新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毛新生為我們打開一個尋找答案的思路……
對于銀行來講,所有的銀行都有一個業務上的壓力,而現在的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其實都是金融服務,是銀行的服務。銀行會感覺到業務正慢慢從銀行溜走,跑到移動運營商、零售商、甚至互聯網等各個地方。 舉例來說,你今天在APP Store買應用,或者在淘寶上買東西。對銀行來講其實是有業務上的壓力,銀行會考慮在移動互聯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跟客戶的接觸,同時保證自己的市場份額不被丟掉或者更大一些發展起來;如何利用云計算去做大數據的收集分析,以改善用戶體驗;如何把現有的業務云化,以改造現有的電子銀行、移動社交交付方式。 對于保險業來說,也是如此。移動化、社交化、大數據分析、智能化服務等等在被關注。比如保險業務員拿一個iPad過來,簽字也在上面簽,一切都在上面搞定,這在國內已經有一些嘗試了。 從實踐上看,金融業涉云,最大的挑戰在于業務層面上的下決心,因為有時候業務層面看不清楚,人人都在做移動,用云的方式和平臺做移動的交付;做社交化;做大數據的分析……這些聽起來都很好,但是投資回報怎么樣,業務層面一開始難免有這樣的顧慮,這對任何的新生事物來講都很正常,這時往往要找一些案例、一些數據說話,業務層面下了決心其他的就是一步步執行了。 當然,在業務規模不夠大的時候,云計算做與不做其實無所謂;當業務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用一些云技術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它會使成本有所下降。 舉例來說,一個保險或者銀行的電子銀行,每天都會發生很多筆交易,每一筆交易花多少錢,這是一個必須知道的問題,當用戶量不那么大時,怎樣的算法都可以都出一個結論。但是,當用戶數量以億來計的時候,云的算法可能對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成本上的節約。 有企業CIO質疑,涉云后,數據集中,管理上是不是也會發生變化?毛新生笑言:這,就是云計算本身的特點,即“危機透明化”,大型的云在全國都有多個數據中心,對于最終用戶訪問使用的話,感覺是一個東西。假使增加或減少幾個數據中心,對于程序員寫程序、用戶使用來講都不會有什么影響,這是云自身去支持的,即云計算引領計算模式的變遷。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