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在科研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模式 |
發布時間: 2012/8/6 14:41:07 |
一、科研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建設經費需求加大 隨著科研單位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集成化較高的科研信息平臺推廣之后,對科研單位的硬件設備和技術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隨著IT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日新月異,軟硬件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在未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甚至有可能產生硬件系統剛建成,使用不久就面臨淘汰的尷尬局面,使得科研信息化建設的經費需求越來越大。 2、數字化資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科研單位的專網建設工作已基本完成,不少單位的網絡帶寬達到干兆,但由于各單位之間的專網未進行充分互聯,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程度相對較低,使得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在數字化后也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使用,“信息孤島”問題未能有效解決。 3、服務系統計算能力不均衡 由于各單位的數據處理都在本地完成,但各種服務器的配置卻不一定完全滿足要求,就造成了服務系統計算能力的不均衡。數據處理量較大的服務系統容易出現計算瓶頸,為解決計算瓶頸的問題需要不斷升級硬件設備,從而產生新的建設費用,而數據處理量較小的服務系統硬件資源卻大量閑置。 4、信息安全保密問題日益突出 由于硬件建設資金不到位造成的“一機多用”,非職責權限范圍內的檢索、瀏覽、發布等行為,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單位職工利用瓦聯網查詢資料,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時卻不能正確處理互聯網和科研專網之間的信息交換,從而造成失泄密事件。 二、云計算在科研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模式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異)、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是針對企事業單位或個人用戶對數據處理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的趨勢而出現的。目前學術界對云計算的定義還沒有達到共識,但基本上都理解為利用計算服務器集群構建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并通過_耳:聯網或其它大型網絡將計算資源以按需分配的方式提供給用戶。云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一種思想,把服務器的計算力量整合起來,再重新分配給用戶使用。 1、科研單位開展云計算具備的基礎條件 經過了多年的信息化建設,我國科研單位已經建立起各自的科研專網和相配套的信息中心,積累了豐富的科研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在一些大型科研單位,一方面由于應用需求大,另一方面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資源,其信息中心的規模更是基本達到數據中心級別。為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科研單位應在專網廣泛聯接的基礎上,整合下屬各科研實體的計算資源,依托信息中心實現云計算,構建集數據資源存儲、計算資源分配、數據安全保障于一體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2、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外部網絡環境和內部體系架構 云計算數據中心將作為科研單位廣域網的基礎節點之一。 科研單位將下屬科研實體的信息中心統一整合至云計算數據中心,下屬科研實體將不再設置二級信息中心,只保留少量存儲服務器。 圖1科研廣域網中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