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繁體字轉換器的探討 |
發布時間: 2012/9/4 11:03:47 |
1、sidekick說簡體字將字義都混淆的說法有些問題,因為她著眼的是單個漢字的字義。事實上,絕大多數漢字都是多義的,比如sidekick也提到“ 鍾 ”字有四種意思,這四種意思在不同的詞句中,不同的語境中表達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而簡體的“鐘”是 鍾 、 鐘兩個字合起來的,意思應該不少于6種,而這六種意思,同樣會因詞句、語境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字義。 也就是說,漢字的字義,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于單子的字義,而是取決于詞句和語境。只要詞句語境不同,字義混淆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sidekick在閱讀簡體字書寫的文章時應該不會有什么不理解吧?正如桑椹說他“ 前面一個帖子,我有意使用繁體字轉換,雖然絕大部分訪問者應該是使用簡體字的,但很明顯,沒有對他們的閲讀造成任何困難。:) ”。這正可以作為我上面觀點的佐證。 2、記得高中時的語文老師講過一個字,就是發展的“展”,他說當初這個字簡到什么程度呢,簡到上面一個尸體的尸,下面一個“一”字。當時他氣憤地說:這個字怎么看也是尸橫遍野啊,還談什么發展呢!當時我們哄堂大笑之余,也為后來這個字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正而欣慰。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簡體字的發展也是一個妥協的結果,并不是一簡到底,可以說大多字簡得還是有些道理的。 當初推廣簡體字的真正原因我不是很清楚,猜測便于書寫是主要原因,但便于識別和學習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解放之初,脫盲也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全國各地脫盲班辦了很多。但繁體字的學習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于那些年紀已經不小的人來說。比如簡體的“鐘”字就一定比鍾、鐘兩個字要易學易寫。雖然在有文化基礎的人眼里這兩個字比“鐘”字要可愛得多,但對當時迫切需要學習的數億文盲來說,“鐘”就顯得親切了。 3、作為我個人而言,我也很喜歡繁體字。事實上繁體字書寫起來比簡體字要美觀很多。但要說到恢復繁體字,我是不贊同的。因為恢復繁體字需要巨大的成本,比如重新學習(當初用簡體字的成本要少很多,因為很多人是一張白紙式的文盲),字庫、文本等等,而且即使恢復了,其實際意義能有多大呢?畢竟,學繁體字的人讀簡體字和學簡體字的人讀繁體字一樣,都不是很吃力的,何不各寫各的,只要實際交流無礙即可。至于將來,究竟是使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就由將來的人們自己選擇吧,我們就別操這個心了,畢竟用簡體字并不代表中華文明從此淪陷,用繁體字也未必代表中華文明的復蘇。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