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靳東濱:云計算的熱門話題是物聯網 |
發布時間: 2012/7/31 14:31:48 |
鳳凰網科技訊 2010年12月11日,科技技術商業2010論壇在北京召開,作為一個跨界論壇,致力于融合業務和技術的變革者和推動者而設立的年度會議,本次論壇圍繞IT對商業的改變和機會、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浪潮、移動互聯網的影響和準備、互聯網帶來的新型商業模式等四個議題展開。 中國電信集團副總工程師靳東濱在大會作了主題演講,就“新一代移動商務應用思考與實踐”作了全面闡述,并與參會者分享了云計算帶來的機遇、對云服務的理解以及中國電信對云服務的一些策略等思想概念。 以下為會議實錄: 靳東濱: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中國電信,中國電信是一個運營商。我看到這次會議很多嘉賓朋友可能都是我們中國電信用戶和合作伙伴。所以,我在這里講的這個材料應該說是一個匯報,向我的用戶,向我的合作伙伴匯報一下中國電信在云計算方面的一些情況,我們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我們取得的一些經驗跟大家來共同分享。 首先,各位朋友們我先把中國電信最新情況介紹給大家。因為我們這個會更多是搞技術方面企業,大家要依托一個現在通信網來實現自己IT信息化應用,F在中國電信和我們國內大多數的企業一樣,已正在逐漸成為為世界級的這樣一些大企業。現在交換網已經3.06億,我們國際電路是1240億,通達47個國家,骨干網帶寬有120境外互聯網合作伙伴,同時中國電信還建立一個C2,這是下一代承載網,他的節點已經覆蓋308個城市。 中國電信還有一個規模最大互聯網數據中心,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有近300個ITC機房,位于大陸地區有13個高規格機房,海外有8個高規格機房,在中國IT市場占據第一。還有中國電信現在有移動網絡了,CDMA網絡覆蓋2萬個鄉鎮和很多縣城,已經實現縣以上3G網絡覆蓋。在海外13個國家和地區,21個城市已經建立分支機構,在8個國家設立16個點,為運營商和跨國公司提供六大系列產品組合,我們很多企業如果你是有跨國公司企業,那么我們可以提供相應的網絡。 我給大家匯報材料大概分三個部分,一個是云帶來機遇,第二對云服務理解,第三中國電信對云服務的一些策略。首先,是談一談云計算帶來的機遇,這是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這個機遇。那么,我們把云計算看成是PC互聯網之后第三次IT變革。第一次是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這個時候是個人計算機時代,就把這些昂貴,大型的計算機變成個人可負擔的電腦,所以極大的提高了工資的效率。 這個時代,他不是在網上,計算機不是在網絡上。90年代中期到20世紀的時候,是互聯網計算時代。各種信息孤島匯成非常龐大網絡,他的意義提高了人的溝通,共享和協作的效率。從現在開始,進入了云計算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說IT成為像水電一樣公共基礎設施,信息化成為社會和人類的基本屬性。這個不同點,我覺得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的時候,做運營商提供了計算機計算的一個網絡技術。到了云計算的時候,運營商不僅要提供帶寬來滿足云這樣的計算,更多應該是和合作伙伴共同構建云上面的一些服務。 可以說,云計算因為它商業模式的變化,把ICT這個產業創造的價值由于商業模式的變化會產生一種新的創新,新的創新應該都是對原有的模式一種破壞。這種破壞對IT行業,IT企業來講既有機遇,我覺得也有風險。多種因素驅動云計算的快速發展,首先是數據密集的應用,第二就是基礎架構層面技術發展向虛擬化,還有自動化。第三個客戶端設備類型多樣化,特別是移動設備,移動的寬帶應用,智能移動終端爆發式的增長。第四個就是應用技術的發展,第五數據中心的壓力。 現在數據中心,電源消耗,空間不足,服務器的不斷增長等形成了巨大的壓力。第六就是業務模式,網絡服務模式的成功對原來封閉式的IT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戰。第七個就是IT工業化,越來越標準化和產品化。第八個就是網絡的變化,用戶數和寬帶的帶寬發生巨大的變化。 最后一個就是Web應用和平臺,混搭技術的使用,多種技術推動了云計算的快速發展。云計算的定義,倪院士已經做了很深刻的提示,我這里就不介紹了。 對于云計算的市場判斷,它處于初期但市場規模迅速發展這樣一個階段。我們看到云計算市場正處于被用戶接受的早期階段,這個階段很多客戶還不清楚利用云,或者實施云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在座可能是IT界大家有深入研究,去能夠理解云的深刻含義,和在這個商業運作中他的意義。但是,我們接觸到很多用戶他們知道云,但是不知道這個云會給企業帶來什么,也不知道這個云對自己的IT意味著什么,這是一個發展初期遇到的問題。 第二個數據治理,隱私和安全是用戶選擇云計算的主要障礙。這是一個咨詢公司做的調查得到的信息,在實際應用當中我們碰到一些政府用戶,在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也問了這個問題。如果實現云的話,特別是政府部門,他的數據放在哪里,他傳統的認為還是放在自己那邊更好,這樣的話有一些企業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在這個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上,也是一個有些要進入云的服務這些企業,或者政府所面臨的一個困惑。 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還認為未來2年到3年,云計算市場會迅速擴大。下面我說的一些數據,也是一個國外咨詢公司提供的一些數據。比如說到2012年,財富100強企業當中80%會使用云計算的服務。那么,2009年全球云計算服務市場是由2008年464億美元,增加531億美元。2013年預測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501億美元,2年內更多中國大企業將開始嘗試使用云計算和云計算實驗驗證等一些工作。這個右邊有個圖,不使用云計算和使用云計算,F在根據咨詢公司調查,現在有43%的意愿用云,還有5%不用,2年之后將會有88%用戶使用這個云的技術。 云計算逐漸就形成一個產業,大家都關心云,我們在IT這個領域里的企業都在關心著這個云計算發展,逐漸就形成一個產業鏈。那么,我們統計一下,或者分類一下,大概有這樣幾類IT產業鏈上的成員。比如說,我們看綜合性軟硬件IT服務商,像惠普、IBM,惠普老總也在這,不知道分類是不是對,我覺得這是一類。第二類傳統的IT硬件設備的提供商,第三類就是傳統基礎軟件提供商,第四類虛擬化軟件提供商,還有傳統電信運營商,比如像美國一些電信公司。剛才我們看倪院士介紹,中國三家運營商也都進入到商用服務公司,還有互聯網一些公司,通信設備服務商,還有SAAS和應用軟件提供商,大家都進入到這個領域就形成了云計算的一個產業鏈。 還有一些各種關于云計算產品被推向了市場,但是現在問題是大家都在介入,但是那種真正定義成云計算標桿型企業還沒有確定,只是我們做了一些相關領域上在做產品和應用。但是說誰的企業這個云就是真正的云了,現在還不具備這種標桿性的企業。 那么標準化和兼容性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在推進云的過程中,一個是安全問題,數據丟失對物理設備控制,傳輸安全,間接管理的問責機制,不可預知其他一些風險,這是我們過去所沒有遇到的。第二個方面就是競爭,來自IT,CT和互聯網多種行業同臺競爭。原來這些企業領域是不交叉,現在已經互相通過云這種服務,云的技術已經交叉起來了,交叉起來了大家就有同臺競技的可能,所以競爭就會更加激烈。對企業創新能力要求高,因為我們有了云之后他的服務,技術都是前所未有的,他的創新能力對企業要求就更高了,技術門檻也要求高。對產業來講缺乏標準,還有產業法規政策還不是特別明確。商業模式有按需服務,還有以服務為提供方式公有,私有云,和混合云模式存在的交接和競爭的形式。 機遇我認為現在機遇也是有的,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和政府對信息化有高度重視,而且有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里來。所以,社會對信息技術需求,這種增加為我們云的應用創造了一個機會。第二云計算市場,他不成熟,標桿企業還沒有確定。因此,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在某一個領域中成為標桿性行業,這是大家創新的一個很好機會。 電信行業,在網絡用戶渠道和信息匯集平臺等方面具有一定規模,這個規模就為大家提供服務提供了一個可能。另外,云計算是三A交融,是傳統電信運營商轉型到藍海的領域。我主題是講的服務,所以創建一個可信的云技術環境是提供云服務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內容。云U提供商要采取的舉措,認為有四個方面,第一獲取用戶信任,云計算存儲和應用不是在一個封閉系統內,這種信任顯得更重要。包括數據管理和隱私保護,理解用戶的商業需求,第二整合網絡能力,針對各應用提供各種保障,包括網絡接入保障,包括提供安全可靠的企業級應用服務,專業化的服務等等。 下一個介紹一下中國電信對云服務的一些理解。包括三個方面,一個在IAAS上面需要提供相應技術,在PAAS上面要和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個應用平臺。在SAAS平臺方面,作為運營商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社會各界能夠提供SAAS應用在這個平臺上創造自己的服務模式和價值。這里我介紹一個案例,這是我們在江西做了一個云計算案例結果。驅動力要創新差異化的產品,用云計算實現應用與基礎設施分離,有利于專注于產品與業務創新,左邊是說他驅動力,右邊實際上我看,基礎設施資源以及業務部署從數周縮到幾天,甚至幾個小時。 第二個實踐IT基礎設施可行基本途徑,云計算是實現大規模資源池統一管理和交付手段。在右邊我們看,通過虛擬化整合,這一個機房從44個機架降到22個機架,節省了存儲,服務器大概400萬。第三個降低成本,節省投資,云計算規模利用后有助于降低成本。根據業界數據,整體利用率從5%提高到10%,還有提高到50%,還有節能減排。整合后制冷費用大幅度降低,直接節約成本44萬余元,這是我們在一個項目中的具體數據。 云計算在這里看,我們覺得云計算一個熱門話題就是物聯網。實際上物聯網現在跟云計算,和云服務逐漸進行整合,或者是結合。這個片子介紹一下結合情況,這是物聯網的一個架構。云計算應該是物聯網應用層次上的整合,通過云的一些應用,和物聯網感知層應用結合提供一個全新的物聯網體系。 中國電信目標就是打造基于寬帶網和云計算可信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我們這個平臺首先提供這樣一個超大規模ITC分配,ITC結合滿足需要。有一些企業做云存儲實驗,或者是將來應用服務可以借助ITC平臺另外,有遍布全球資源為用戶提供這樣保障虛擬私有云的一個服務網絡技術。 再一個就是為中外客戶能夠提供全球合作的機會,我們希望利用我們的優勢,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共同開啟合作共贏之路,我的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