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在網絡:谷歌Chrome OS的雙刃劍? |
發布時間: 2012/7/31 14:32:56 |
近日,谷歌發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統Chrome OS,對于這個系統,谷歌賦予的新口號是:一切皆在網絡。顧名思義,基于該系統的應用應該幾乎全部是依賴網絡來進行的。這其實已經構成一個典型的云計算的模式。即基于Chrome OS的終端(筆記本或者上網本)和云上的應用(例如Gmail、Google APPS以及同時發布的Chrome Web Store)。當然這個云服務最大的提供者就是谷歌自己。 由于是云計算的模式,所以基于谷歌Chrome OS的筆記本與傳統的筆記本(包括上網本)相比,其硬件的配置是簡而又簡。例如沒有類似的硬盤、USB等,又由于其應用多在云上,其終端本身的應用軟件很少,甚至沒有,這些使得該系統的啟動速度很快(據稱幾乎災瞬間完成),并成為Chrome OS的主要優勢之一。不過也正是由于Chrome OS筆記本的這些特點,讓用戶要想使用,就必須要連接到網絡上。所以所謂的一切皆在網絡的前提是要隨時隨地有網絡。一旦離開了網絡,Chrome OS筆記本就形同于虛設。據說在谷歌發布Chrome OS發布時,就出現了WiFi中斷的尷尬。從這個意義上看,本地和上網應用兼備的傳統的筆記本或者上網本是不是更接近于隨時隨地呢?畢竟沒有網絡的時候,多數筆記本或者上網本的應用仍可以在本地運行和存儲。 從谷歌Chrome OS筆記本推出到聯手Verizon無線,向購買即將推出的Chrome OS上網本的美國用戶提供每月100MB的免費數據流量,免費期為2年的方式,超過免費流量限制的用戶可以選擇購買9.99美元的包日套餐或最低1GB的包月套餐看,Chrome OS筆記本與傳統筆記本或者上網本的使用相比,是需要一定成本的。關鍵是需要多大的成本。 據稱,美國手機上網用戶每月人均流量為230MB,固定上網用戶每月人均流量為14.5GB。由于Chrome OS筆記本更是類似于PC的形式,所以筆者認為其流量的使用應該介于手機和固定上網用戶之間。如果依照目前上網本用戶的估算,即便是固定上網用戶的1/10—1/5,那Chrome OS筆記本的用戶基本上應該都超過了最低1GB包月套餐的標準。而從谷歌Chrome OS發布會上透露的合作伙伴提供的包括NPR、體育畫報、紐約時報、電子藝界及其Poppit游戲,以及亞馬遜及其Windowshop和Kindle應用看,由于應用全部是基于網絡,對于某些應用來說,Chrome OS筆記本的使用成本肯定要高于傳統的筆記本或者上網本,并很可能導致的結果是用戶使用的應用越多,付出的成本也越高。況且這之中有部分的成本是重復成本,例如某些應用程序多次使用時的重復加載。 既然使用成本要高于傳統的筆記本和上網本,那么具體到終端本身又怎樣呢?谷歌并為透露Chrome OS筆記本的價格,但筆者認為,鑒于使用成本要高于傳統的筆記本,Chrome OS筆記本本身的價格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如果不能拉開差距的話,Chrome OS筆記本的競爭力會大打折扣。此外,從使用習慣上,由于目前多數的筆記本和上網本用戶的使用模式是本地和網絡化(云計算)兼顧,而Chrome OS不支持本地化應用(單純的云計算模式)很可能成為谷歌普及其Chrome OS筆記本又一個比較大的障礙和挑戰。 最后同樣是因為Chrome OS筆記本的一切皆在網絡,會導致不同的網絡環境使用體驗的差異。即網絡狀況的差異越大,用戶體驗的不同也愈加明顯,這難免造成市場和用戶對于Chrome OS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誤區的存在又會影響到Chrome OS的推廣。 筆者并不否認谷歌Chrome OS的一切皆在網絡帶來的全新的云計算應用模式給用戶帶來的全新體驗,只是過度依賴網絡,都有可能會造成上述雙刃劍的產生。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