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博的互動性及虛偽性 |
發布時間: 2012/8/6 14:56:30 |
我很早以前就提出“無互動,不微博”的觀點,然而在中國大陸微博已經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我們仍然看到許多企業、機構的微博要么不互動,要么互動率相當低,我將這些微博稱為虛偽的微博。
一、從統計數據看互動率 說起企業、機構微博互動上存在的不互動或互動率低下的問題,我早有有所察覺,并曾經提出“無互動,不微博”的觀點。最近在研讀新浪微博與CIC聯合發布的《2012企業微博白皮書》時,發現相關的統計數據表明,國內企業、機構微博的互動率低下問題非常嚴重,不容再忽視。 從白皮書的“行業平均互動粉絲比”數據可以看到,目前國內各行業微博的平均互動粉絲比僅為2.14%.這個數字是相當低的,相比而言,“平均活躍粉絲比”這一數字則高達35%. 很顯然,對于許多企業、機構微博而言,它們的粉絲中有不少是相對活躍的(活躍行為包括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有登陸、發博、評論等使用行為),然而它們與企業之間的互動(互動行為包括在一段時間內有向您的企業賬號進行過評論或轉發的使用行為)卻相當低。 二、微博不互動的虛偽性 從結果上看,如果企業或機構與粉絲不互動或互動比率相當低,其結果就是微博的溝通這一最重要的特點沒有發揮出來,那么微博就淪為了與其他傳統渠道相類似的平臺,更多起到是單向傳播的功能。實際上,不得不把話說得嚴重一些:不互動的微博是虛偽的! 那么,此時,有必要質問那些不互動或互動比率相當低的企業,你們使用微博的作用有多大?僅僅是為了趕時髦、追熱潮?或為了在出現危機之時僅將微博當作危機公關的快速渠道之一? 有的企業或機構把互動率低下的原因歸到其他方面,如粉絲們不愿意互動,如企業或機構的人手不足,如企業或機構官方微博操作人員沒有能力回答粉絲的問題,如回答不當容易引進不必要的誤會。 然而,這些都不能完全成為理由,因為在許多時候用戶提出了問題而得不到回答,許多時候一些小誤解得不到正面的解釋,長此以往,用戶則顯然對企業或機構的抱怨增加,甚至將一些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并有可能激化成危機。因此,沒有互動或互動率低下只能讓問題越積越多,只能讓矛盾越變越大。 三、如何促進微博的互動 在認識到企業或機構必須在微博中互動并與粉絲保持一定的互動率的前提下,必須思考如何有效地提高與粉絲之間的互動率并達到較好的效果。 其一,必須相當重視原創微博的水平。一個平淡無奇的微博帖子是很難引起粉絲們的關注并進行轉發或評論的,更何況是企業中不得不出現的有關產品或服務的內容。基本的策略只有讓微博原創帖子在素材選擇上更恰當,在表達方式上更輕松,在商業元素上更軟化。 其二,必須持續地對微博進行監測。一些企業或機構以為每天發完幾條微博就完事了,而完全忽略了對微博內容的監測。實際上,互動率提高的前提,就是要在微博發布以外,不斷監測你發布的微博上粉絲們的回復,以及粉絲們主動發布的針對你企業或機構的帖子。 其三,必須積極耐心地與粉絲互動。在發現你的微博評論中或他人發布的微博中有一些有必要回復的問題后,要根據不同問題的性質,進行不同方式的回答。有時需要評論的同時轉發,有時只評論不轉發,有時需要使用私信。另外,有的簡單問題可以直接回答,有些專業問題,則要向相關專業部門進行溝通,遇到危機的苗頭,則要與企業或機構的公關部門進行及時匯報,按預案制定相應的對策。當然,微博互動還有許多不同的技巧,如售前咨詢互動與售后服務互動就是有區別的,而如何通過互動提高微博帖子的影響力(如轉發數、評論數)也會許多技巧,需要不斷在實踐及實戰中提高水平。 實際上,良好的互動顯然能夠增加企業或機構與粉絲之間的信息溝通及相互理解,有微博這么好的天然的互動平臺,為何不想辦法用好它呢? 總之,微博就是一個非常強調互動的新媒體平臺,如果不互動或互動率相當低,則讓微博完全失去了特色,那么那樣用微博與不用微博的區別就不是很大。因此,所有使用微博的企業或機構,請立即把微博的互動環節重視起來,請在互動中更好地體現你們對粉絲感受的關注,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所謂的微博使用真的就是“掛羊頭賣狗肉”——那不能不說是一種虛偽。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