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實名制 新浪微博將形成公民社會中心化 |
發布時間: 2012/8/6 15:52:03 |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微博實名制,一條微博撬動地球。支點就是實名制,撬動地球的杠桿就是數億的微博公民鏈接在一起,在網絡形成公民社會中心化,由中國媒體報道,再到國際媒體的報道,其新聞效應如同一條微博撬動地球。
此時,關掉說吧的百度情何以堪,它橫空出世卻如流星逝去有閃光點“實名微博”,而近日和其達成合作的新浪微博,趕上了兩次美好時光,一次是飯否和騰訊做的滔滔,先發力而不得力,這一次便是官方要求的微博實名制,這無疑是幫了新浪微博的大忙,在“流量變現、成本增長和市場增長”的多重壓力下,不用自己得失用戶就獲得了實名社交的發展機會,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新浪微博怎么會這么走運? 實名制會帶來真實社交,它會提升微博在社交方面的商業價值,但是它對中國微博的發展價值遠不在于此,這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新浪微博有機會成為公民社會中心化,這次跨進中國互聯網四大巨頭,將不再存在爭議,無論是市場地位或公司贏利而言,那都是真的要發生——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回顧2010年,百度推出說吧時,我提出這樣的觀點:說吧面前有兩大對手——新浪是互聯網的聲音,騰訊是互聯網的關系。事實也證明,一年后,百度放棄說吧,李彥宏直言微博是屬于新浪和騰訊的機會。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對決,新浪贏面要大,因為微博的屬性是“聲音”大于“關系”,而微博實名制到來,新浪微博在“關系”層面較弱的短處會出現轉機,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網易和搜狐也將要放手一搏,若把今年的機會再錯過,那微博的地盤可能就越做越小了。 給我兩百萬,我能引領中國互聯網創新 查立寫過一本書《給你一億,你能做什么?》,不用一億,給我兩百萬,我會成立一個創新研究和創意公司,引領中國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中國互聯網不會是 復制工場,而是創新領導者的轉變,也能領導全球創新。例如,我提出的微社會和微商業,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的創新。微博是Twitter發明的,但微社會和微商業不是Twitter提出的,而是我在中國互聯網提出的。關于創新研究的計劃,請關注我的新浪微博。另外,我正在做一個微小說與微博實時內容營銷的探索,微小說的書名叫《weibo.name》,歡迎關注。 微博實名制,微博創新要一拍即合 大公司最容易犯的創新錯誤就是由話語權決定產品的創新,而不是由商業邏輯和創造性思維來決定產品的創新。簡單的說,一拍即合在于“兩拍”,江禮坤內部做出的東西要拍案叫絕,用戶使用了會拍手叫好,成功就是一拍即合。以百度說吧為例,你看是否做到拍案叫絕和拍手叫好? 準確判斷微博實名制的發展機遇,將微博實名制的優點挖掘出來,設計產品創新要做到拍案叫絕。若自己不能認為是拍案叫絕的,又怎么能讓用戶拍手叫好?那么,如何創新? 時代在發展,網絡出現網絡問政熱潮 十年前,你玩過論壇嗎?如果你當時注冊過論壇,可能還會記得注冊條例或論壇約定俗成的行規,不要談論政治或宗教,好像會變成論壇關閉的導火線。十年后,各地政府開始主動發展電子政務,搞網絡問政,開政務微博,現在網民在微博談政治民生是常見的話題,最近推出的微博實名制又加了一把勁,這個實名制會催生公民微博時代! 網絡問政為什么會流行 一是公民意識在提高,網絡問政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社會需求,公共問題和決策需要公眾參與,單一的公民是弱勢群體,反映問題和維權借助網絡問政能引 起公眾關注,問題公開,信息透明,形成公共監督。 二是網絡問政風險低,簡單的對比,在網上可以成千上萬的人在大談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發展問題,甚至是批評意 見,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幾十人聚集在政府的大門前就不是小問題了。故此,按當下問政意識,與其讓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政府辦公大樓談,不如是網民聚集在網上談。某個角度而言,網絡問政是處于一個緩沖地帶,它不會產生肢體沖突引發出激烈對抗而擴大為嚴重的群體事件。 三是網絡問政是電子政務的發展,網絡化、效率化和智能化的體現。網絡問政也是公民參與政治的一個概稱,網絡問政是一個泛議,除了問政,包括溝通、議政、執政、投票、決策和了解公眾意見等內涵。所 以,網絡問政是社會發展的步伐,在微博上發展網絡問政也非常適合,兩者可謂完美結合。 微博實名制不用擔憂跨省追捕 盡管網民聽過跨省追捕的案例,它的影響也確實很大,以至于有些網民發表評論時會寫上一句“謝絕跨省追捕”,這種黑色幽默折射出一種杯弓蛇影的心理意識。但是,一般網民因正當評論受到跨省追捕的風險其實很低,概率會小過你買彩票會中了一等獎。故此,跨省追捕只能說影響很大,不是風險極高,如今在微博會容易看到各種時事熱點和批判言論,除非你hold住沒有注冊微博,不知道有微博客戲說“上了微博變重口味了”。 微博實名制對“打壓言論”的作用極小 首先,微博實名制是經過一個很長的緩沖時期,如新浪微博的V認證,也就是一種實名制。其次,微博輿論的傳播往往是這樣發展的,一個事件或話題發布 后,因意見領袖(微博大戶和有影響力的微博客)轉發助推,再由海量的粉絲群體推散傳播,從而變成一個熱點。總的來說是一個群體傳播,在這個群體傳播的過 程,你是否參與和你有沒有實名制幾乎是沒有相干的,這點早在V認證時期就體現出了。因為一個時事熱點的評論,對一個網絡群休來施壓及追究責任,是沒有現實 意義的,也無法具體操作,也就是法不責眾的概念。 故此,微博實名制對“打壓言論”的實際作用極小,在群體面前,所謂的“警示”意義并不大,實際上最擔憂的 人是造謠者和拿錢進行網絡炒作的公關寫手。當大家都實名制了,你還憂什么實名制就不說話了?對實名制要擔憂的是公民信息的安全管理。 微博在全國各地接地氣 占領天涯已成為笑話,要占領微博就更加不可能了。正是因為地方論壇容易受到管制,微博言論的尺度比地方論壇大,地方網民會熱衷于要找個不受地方控制的微博網站去發表言論。地方論壇的民生話題不再是獨特的優勢,地方門戶和地方站點開始將微博作為標配產品,如使用新浪或騰訊的微博系統。很多地方都有政務微博,但是沒有什么官方進駐地方論壇,最常見的只是公安進駐論壇,方便網民報警及反映治安問題。從這些趨勢可以看到微博在全國各地開始接地氣了,可以這么說,當微博在全國各地接地氣,它就會變成各地人們的標配工具和網絡應用。 微博實名制的最大意義是網民使用公民身份表達意見 你記得“被”字嗎?被代表。在微博實名制之下,它催生出使用公民身份,它的意義非常不同,因為微博投票會變成公民投票,微博調查會變成公民調查。網絡問政——一個城市有50萬人口,假設有30萬為成年人,那么有30萬的公民微博,政府的公共決策是否代表民意,借用微博公民投票會變得很容易統計和進行分析民意。 過去,市民無法通過一種工具平臺對某個公共問題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分析,統計當每個市民去投票時,投票情況會是怎樣的。例如,如果全票通過一個問題,盡管網上有贊成和反對的不同意見,但是無法成為一種城市公民數據來質疑。如果通過微博公民投票,它會成為是通過公民身份得出的事實數據,每一百個公民,贊成的是多少個,反對的是多少個,一目了然。也許,這種事實數據有法律上的爭議,但毫無疑問的是當地的公民不會推翻這個數據,也沒有其它民意統計能推倒這個 數據,因為這是實名制的投票。將來,微博公民投票和公民調查必然會成為公民維權或集體訴訟和公共問題決策引用的依據。 微博是公民社會的發展平臺 微博成為公民的標配工具,就會由微工具變微平臺,再發展為微社會,在這股社會化的發展浪潮當中,微博對于國家及社會發展而言,它最大的價值是創造出一個公民微博時代,而公民微博時代的價值是能成為公民社會的發展平臺。 成為發展平臺,首先是組織形成和工具應用,這一步是各地政府在新浪微博發展微博政務,社會團體在新浪微博落地,地方門戶、網站及其各行業站點在新浪 微博跟大隊發展,微博用戶和他們交匯,由此形成微社會。微社會就是公民社會的發展平臺,如廣州,政府上微博政務了,社會團體也上微博了,地方各種網站也涌入了,廣州網民實名認證以公民身份表達和參與了,廣州的微社會就是“廣州社會搬到網上了”,網絡上的公民社會就這樣開始形成了。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