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2012:圈地之后謀“錢途” |
發布時間: 2012/8/6 15:52:24 |
一眾體育演藝界明星、數以億計的草根網民……“元旦送祝福”,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各大微博平臺聯袂刷新過億話題的關注度,也預言微博在2012年繼續壟斷中國社交平臺頭把交椅。而從去年各大微博網站攀比式比拼用戶數字,到各自試探商業化出路以及貫穿去年全年的話題爭奪,微博新一年能否繼續引發強勢圍觀?要知道,百度搜索風云榜2011年度各類榜單中,幾乎都有微博參與的身影。
圈地市場:用戶增速遠超預期 去年2月,農歷兔年春節剛過,騰訊微博搶先發布了注冊用戶過億的消息,新浪微博當時態度低調并未跟進披露數據,但按照業界預測,新浪微博當時的注冊用戶數在9000萬左右。不過新浪微博方面釋放的暗戰信息是:“關鍵還是要看用戶活躍度。” 回過頭來看,2011年的第一次數據交鋒只是雙方攀比式圈地用戶的初試水。因為很快,雙方以財報發布為節點,展開了逐季度的數據抗衡。 十幾天后的3月中旬,雙方競相發布2010年財報,匯報的微博數據分別為: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過億,騰訊微博注冊用戶數過1.1億。之后的時間里,每一季度對比財報研究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用戶數據幾乎成為媒體和業界2011年雷打不動的習慣性行為:一季度,新浪微博1.4億用戶(如非特別注明,文中用戶數均為注冊用戶數)對上騰訊微博1.6億用戶;二季度,新浪微博2億用戶對上騰訊微博2.33億用戶;三季度,新浪微博2.5億用戶對上騰訊微博3.1億用戶(因四季度和2011全年財報尚未公布,這是江禮坤截至目前最新數據)。 于是在雙方官方措辭和不少分析者口中,騰訊微博用戶數力壓新浪微博和新浪微博用戶活躍度高于騰訊微博成了對壘分明的兩派觀點,由于用戶數和用戶活躍度一直是業界判斷微博競爭走向的最關鍵兩大因素,這兩派觀點也一直極具爭議性。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新浪和騰訊如何競爭的你死我活,大家都在為過去一年微博的爆發驚訝不已。2010年11月,新浪微博曝光當時的用戶量是5000萬,而就在那個微博元年年中,投資銀行SIG發布調研報告預測,“到2012年,新浪微博用戶數量有望達到1.2億”。這份報告在當時已經被認為是“相當看好微博發展”了。 而真正到了2012年,1.2億這個數字早就被甩在了一年之前。“從未有一款互聯網社交應用有如此快的圈地速度,”有從業人士給記者列舉了同行數據:人人網(前身校內網)發展到1億用戶用了4年時間,開心網用了3年時間,社交霸主QQ發展到7億用戶也用了12年時間,而單個微博平臺用戶數從零到1億(以新浪微博為例),不過1年半時間,且增速越來越快。“微博沒有QQ的升級誘惑,也沒有偷菜潮的助推,單靠140字內容就支撐其成為一項互聯網主流應用,確實是個奇跡。” 營收能力:商業探索吞吞吐吐 但微博的用戶增長奇跡在商業變現“焦急”情緒下變得尷尬。一般而言,大量用戶+可行的商業模式是互聯網常規營收方式。而微博在圈地用戶后似乎也到了變現的節點。市場分析機構易觀國際在去年二季度微博行業監測報告中就指出,微博的注冊峰值已經過去,競爭重點將轉向活躍用戶體現的內容價值和商業價值。 而該機構分析師董旭在剛剛做的年度社會化媒體盤點時進一步指出,微博活躍賬戶規模達到2.54億,“用戶活躍度的穩定,從另一層面證明和體現微博的商業價值”。她認為,用戶將微博作為信息獲取的穩定渠道后,最直接的商業價值體現在社會化營銷層面,“廣告主越來越認同社會化協同營銷而非純粹的硬廣告投放”。 事實上,董旭所言的社會化營銷只是外界熱衷探討微博可行商業模式的一種。依賴用戶量的自信,新浪CEO曹國偉也預言了可行的六大微博商業模式: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以及數字內容收費。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