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ERP也走“財務”路線?是否收購引猜想 |
發布時間: 2012/8/15 11:15:59 |
業內傳出消息,俗稱“微軟ERP”的Dynamic系列產品可能會增強財務模塊的分量,讓很多國內軟件廠商很有些“領先”的感覺。因為,“以財務為核心的ERP”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管理軟件行業的口號,當然也是強調自己的特長所在,為銷售業績服務。“微軟ERP”是否愿意在“財務”這塊認輸?抑或改變策略以“財務”為突破口,突破一直以來不溫不火的局面?
差不多快十年前,軟件巨頭成立MBS(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s)部門的時候的確讓全球ERP行業驚出一身冷汗!因為一直以系統平臺或者辦公軟件著名的軟件大鱷也要殺入管理應用領域的確讓人有很多想法,原本以微軟技術為平臺的應用軟件商一下子都成為了微軟的競爭對手!這種“亦友亦敵”的角色也讓不少合作伙伴不舒服,而轉向Java等其它技術平臺,甚至一直觀察微軟的死對頭Google的技術方向,等有朝一日可能也會轉移到Google平臺上。 不過競爭對手的恐懼反過來證明了微軟介入企業應用服務業務的殺傷力,在龐大的客戶群體的支撐下,在用戶習慣的牽引中,微軟的MBS產品Dynamic應該有不錯的業績才行。事實上,如果單純從一個應用軟件商的角度看。在不長的時間內,全球業務很快做到10億美元的規模也值得稱道。但對于微軟來說,這10億美元的貢獻實在不算什么,如何讓MBS成為另一頭“現金奶牛”的確破費思量。 在客戶覆蓋面與國內廠商幾乎完全重疊的情況下,微軟MBS在中國的行動更讓國內廠商如坐針氈。降價?幾乎讓國內廠商一直擔心的舉措遲遲沒有發生,倒是偶爾還聽到微軟去競爭大型國企的消息;渠道?沒錯,微軟本身有大量的渠道隊伍,但真正給MBS貢獻的渠道數量可能沒有多過SAP。而用友、金蝶的成功要素之一就是大面積的市場覆蓋,包括大量的渠道伙伴,這種“井田制”的市場策略,幾乎讓每個項目都有它們的影子,讓它們幾乎不用為Leads發愁。到今天為止,令對手恐怖的事件至今還沒有在微軟身上發生! 以財務為突破口是國內管理軟件廠商成功的不二法寶,而國外ERP廠商幾乎在這一塊上沒有占得什么便宜。先不說在財政部認證時代吃了“悶虧”,即便是現在,以集成為主要優勢的海外ERP廠商在財務方面仍然沒有占得優勢。除了以集團財務著稱的、現歸于Infor旗下的Sun System軟件外,沒聽說其它廠商在主推它們的財務優勢,最多是開放接口,讓國內財務軟件用戶可以自由地與ERP系統對接而已。 “微軟ERP”走財務路線的消息還讓另一條流傳甚久的消息再次發酵:微軟曾經洽購過國內著名的財務和ERP軟件廠商,試圖以收購的形式擴張中國市場未果。不知在延期收購Yahoo以后攢下的現金是否能夠貢獻給中國市場?還是梁念堅主政下的微軟中國有更為激進的做法?都有可能。 一個現實的情況是,無論是自己開發還是合作或者采購,微軟ERP都不會漠視“以財務為核心的ERP”所營造出的市場氛圍,盡管這句話未必“放之所有的企業而皆準”,但從操作系統和財務軟件所形成的海量的客戶群體來看,不有所作為倒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就是,還不知道,微軟MBS葫蘆里到底會賣什么藥?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artduck.net】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